文
烟雨客清明时节前后,正是子孙后人上坟祭祖之时。尽管路上行人欲断魂,依然有不少诗人,认为人生有酒须当醉,过好自己的一生才是王道。至于后人的缅怀吗?就如祭扫时的酒一样,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日对酒宋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白日里,坟前的纸灰泪血,一片喧闹,到夜晚,也只有狐狸相伴,孤独寂寥。不妨有酒且醉,死后也再无一滴可饮了。高翥的这首《清明日对酒》,曾收入《千家诗》,流传甚广。据传,明代有人因争坟地大打出手,致死人命,有位秀才将高翥的诗改换数字,便成一首绝妙的劝谏诗:南北山头争墓田,清明殴斗各纷然。衣衫撕作白蝴蝶,脑袋打成红杜鹃。日落死尸眠冢上,夜归儿女哭灯前。人生有事须当让,寸土何曾到九泉。文字略作修改,豁达的人生态度依然跃然纸上。高翥(年~年),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春暮韶光催去太无情,只为东君去住轻。虽欲迟留芳径里,如何禁得杜鹃声。桐花快落春风老,梅子微酸晚雨晴。从此嬉游时节少,不须日日报诗成。最美好的风景还是春天,待到春天过去,外出嬉游的时间也就少了,也不用每天都冥思苦想去写诗。可惜的是,韶光最无情,很快就是春暮了。春怀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多在水云间。这首诗浅显易懂,里面却有一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