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画蝴蝶,还能吃涪陵这堂非遗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好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新学期新气象,在涪陵第十六中学校,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这学期学校新开了一堂“非遗课”,这堂课,不仅香甜、还好吃又好玩。

“要一气呵成,一笔画完,形状饱满才好看!”2月8日下午,在涪陵第十六中学校,年春期的第一节糖画课正式开课,这节课的内容是“蝴蝶”。在画糖之前,陈巧老师先考验了一把同学们画画的能力,发现大家基础都不错,他不禁点赞道:“掌握好‘一笔画’,你们就掌握了糖画的精髓。”

陈巧在涪陵第十六中学校任教语文、政治、英语、地理等多门学科。同时,他也是涪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涪州糖画代表性传承人。他与糖画结缘,还得追溯到10年前,当时他被公派到墨西哥孔子学院传播传统文化,由于太极拳等中国特色已太过普及,陈巧便将注意力转移到糖画上。经过5年的学习,年,出师后的陈巧自觉肩负起传承的责任,同时将自己当老师的本职优势利用起来,让糖画在新时代更有活力。

在陈老师的讲解和带领下,孩子们轮流坐到案前,在铝板上实践。都是第一次拿糖勺,现场状况百出、笑料不断,不少同学失去信心,差点半途而废,但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最终,大家都交出了自己的作品。

学生石丰豪笑着说:“今天,我了解了糖画的历史以及它的意义,也做出了我的第一个作品—蝴蝶,希望以后可以多多学习有关糖画的一切!”

学生郑以心交出了全场最佳的作品,她坚定地说道:“通过这节课,我对糖画更有兴趣了,我以后要好好听老师讲课,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糖画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以糖液所形成缠绵的线条来构图,类似于国画中的白描和西洋画中的速写,又有中国民间剪纸的神奇韵味,据考证,其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如今,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作家冯骥才说过,民俗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文化。”陈巧表示,“这学期,学校开设了每周两节,针对初一年级的糖画课,让同学们在学习糖画的过程中,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且希望大家能够传承和发扬好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记者|蒋欢

总监制:涂猛进|监 制:田涛

责编:孔祥忠卢维|编 辑:廖爱伶

涪陵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lygou.net/afhzz/760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