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座破茧成蝶修正果千年技艺有

破茧成蝶修正果千年技艺有传人

——访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滕派蝶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

*念旭

  据史料记载,滕派蝶画源于唐朝初期,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将自己的“蝴蝶梦”留在宣纸上,独创一门画派,成为滕派蝶画的鼻祖,后滕派蝶画从宫中流传至民间。滕派蝶画属工笔重彩画类,独特的原料和技法,使蝶画保持百年不减初作时的风采,被历朝历代上层社会视为珍品,引以为家私荣耀。

  年,滕派蝶画第十八代传人陈*作为人才引进来到厦门,也将滕派蝶画技艺带到厦门,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被鲁迅先生称为“缺门、独门、冷门,是祖国的瑰宝”的这门艺术。年底,陈*与中国美院杜曼华教授联合创作的十米画卷《百蝶百花图》问世,将滕派蝶画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滕派蝶画的保护传承中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年底,滕派蝶画技艺被列为厦门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被评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蝴蝶美得斑斓,孕育总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经过破茧、锐变,最终展翅高飞。而陈*画的蝴蝶比真蝴蝶还要美,因为他的付出比蝴蝶的孕育更长,他用了三十多年的学艺,刻苦、坚持、探索。

陈*《仙碟飞天图》

  带着对艺术传承人的仰慕,我对陈*老师进行了一次访谈。

  童年的时候,陈*就做着美丽的蝴蝶梦,梦想着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翩翩起舞于蓝天白云下。三十二年前,他考上了中国艺术 学府浙江美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小时候,我就开始画画了,那时候没有笔和纸,就用石头在地上画。后来考上大学,画风景,画人物,画花鸟……”绕了一圈,陈*回到原点找到他童年的 ——画蝴蝶。每次看到一只只蝴蝶经过他的手在画上栩栩如生的时候,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成就感。陈*说,我这一生就是围着蝴蝶打转,到各地去观赏蝴蝶百态,去博物馆了解蝴蝶习性,在家里没日没夜地画蝴蝶。“世界上多种多样的蝴蝶有一万多种,我国有一千三百多种。”说着说着,他拿起手机,将几个月前到新加坡蝴蝶馆拍摄采集的几百张蝴蝶图片打开给我看。他说,我从开始画蝴蝶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各种蝴蝶的万般美丽让我痴迷。二十三岁时,我偶然看到一部关于滕派蝶画的纪录片,对于精彩的滕派蝶画顿时心生向往。巧的是,滕派蝶画的第十七代传人佟冠亚就居住在我的老家河南开封。陈*经由学校老师的引荐上门求教,而后费尽周折经过重重考验,凭借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勤劳吃苦的精神,得到了七十五岁高龄佟冠亚大师的认可。于是陈*正式磕头拜师,师父亲自签名盖章,收了他这名徒弟。十年磨一剑,陈*的绘画技艺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并将《滕派蝶画家谱和秘录》传给了陈*,正式成为滕派蝶画第十八代传人。谈到师父佟冠亚,陈*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年五一劳动节那天,我到师父家,忽然看到师父、师母和小孙女三人因食物中*,我赶紧找来三轮车,医院救治,医院忙前忙后。老人醒来,医生和其他病人直夸老人有这么个孝顺的儿子,师母含笑点头也没有解释。”平时老人住在七楼,他也经常帮助送煤、送包子等,和师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拜师之后的陈*对蝶画的喜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年毕业分配到河南大学之后,陈*更是抓紧一切学习机会,一有时间就跟随佟冠亚老师的左右,潜心学习滕派蝶画秘诀。

  滕派蝶画以画蝶为主,其笔画细致入微,设色清淡素雅,蝴蝶展翅欲飞。我们近距离观摩滕派蝶画时,不难发现每幅画不陪衬大型花卉,在蝴蝶之外,仅补以点点野草、青苔、散花,形成与众不同的“雅、素、洒、脱”四大风格:“雅”即雅致不俗,笔触生动巧妙,彩绒清晰;“素”即全幅画面表现出冰晶雪莹与清明洁白,每只蝴蝶均藏有俊朗气韵;“洒”即指笔法潇洒流利,飘逸不凡、技巧灵动、法不越规,有流动之感;“脱”乃指突于绢上,笔触曲折,灵敏奥妙,呼之欲飞。从滕派蝶画传承下来的风格看,它的用料极为考究,常以佛赤(即真金粉)、泥银(真银粉)以及珍贵的檀香、沉香、芸香、降香等为原料制成。蝴蝶的技法极为细致工整,举凡蝶须、蝶眼、蝶足、蝶翅等,纹理毕现,线条流畅;蝴蝶的举止形态,如动、止、飞、恋、吸饮、啜粉,无不逼真又各有奇趣,故有“滕王蝴蝶江都事,一纸千金不当价”的赞誉。

  陈*说:“一只蝴蝶,从勾完线到上色要十遍左右,勾出来的线比头发丝还细,比工笔画还要精细,类似微雕。用放大镜来看,连蝴蝶身上的绒毛,还有各种眼神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画五只蝴蝶就得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非常耗时耗功夫。各种材料也很昂贵。例如要用纯金碾成金粉、金箔,再用胶水调制。”陈*用三十年的时间甘守寂寞,坚持将滕派蝶画细细琢磨。陈*说,在作画的时候,一笔一画,包括蝴蝶的眼神,皆凭感觉来画,这需要多年的沉淀和功力。他的每一分付出与努力,都似蝴蝶身上的鳞片,在蝶舞蹁跹之间,熠熠生辉。

陈*、杜曼华《百蝶百花图》局部

  近年来,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陈*老师佟冠亚的蝶画,衬景是零里稀疏的花草,蝶的位置突出醒目。陈*尝试在不影响蝴蝶形象的同时,以改变衬景为突破,在表现形式上,他大胆融进新的表现技巧和现代绘画材料,所绘蝶画更加绚丽多姿。陈*曾常年从事陶瓷工艺研究,明代的春花,清代的粉彩,都为他个人审美趣味的发展、为滕派蝶画的传承创新奠定了融会贯通的基础。年从年初至年底,陈*和我国 女画家、中国花鸟画领*人物之一、中国美院杜曼华教授,花了近一年时间合作完成的十米长卷《百蝶百花图》,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滕派蝶画的艺术魅力。在十米长卷中,陈*画的蝴蝶,富丽堂皇,庄重典雅;杜曼华教授画的花草,形态各异,生动传神。在创作这幅《百蝶百花图》时,陈*画蝶,杜教授根据蝴蝶的姿态配上各式花草,不仅让蝴蝶找到自己的家,而且通过这种心灵的契合,也让画面情景交融,生机一片。这其实已经不是一张普通的画作,而是画家心灵的写照。假如心中没有对自然、对生活的美好感情,合作是非常难以取得如此和谐美丽的效果的。回想这幅巨作的创作过程,陈*深有感触,他说当时为了赶进度,阴雨潮湿的天气也画,结果颜材、色彩都不理想,还掉色了,只能重新再来。杜教授也是用尽了她一生积累下来的写生稿,凝聚了她一生积淀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创作才华。正因为有两位艺术家超凡的功力和过人的技巧,这幅蝶与花珠联璧合,为我国传统美术的保护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十多年的辛勤与努力,陈*渴望破茧,渴望化蝶,但不是简单的破茧,他追求的是艺术的延续与精神的满足。对蝴蝶与生俱来的敏感和艺术感,使陈*在破茧的道路上充满信心。这些年来,陈*画过数万只蝴蝶的设计构思草图;曾在蝴蝶谷里观摩蝴蝶习性而忘了归期;拜师时,风雨无阻求知若渴,为了画好一只蝴蝶曾在佟冠亚老师的作品前一看就是一天。他除了画蝴蝶就是四处去看蝴蝶,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哪里有蝴蝶的美丽身影,他都想办法去学习、了解、探索。陈*感慨地说:“不要看滕派蝶画的蝴蝶小小的,其实几只蝴蝶就要画一个多月。滕派蝶画考验的是人的耐性与毅力,也正因为如此,滕派蝶画更能表现蝴蝶的立体感,这是再高的数码影像科技也无法表现的。”

  早在年,陈*的两幅蝶画作品就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作为国礼赠送给当时的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和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年陈*在日本东京成功举办“中国滕派蝶画展”后,陈*备受社会各界   年6月,陈*的《五蝶图》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作为私人收藏,他的其他作品也常被外交部礼宾司、中联部及省市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还被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友人和收藏家收藏。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陈*没有自满,对传承滕派蝶画,陈*还有许多愿望和梦想。他准备完成老师佟冠亚绘制《千蝶图》的遗愿,到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继续申报滕派蝶画技艺为省级乃至 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他一生钟爱的魅力蝴蝶梦进行到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lygou.net/afhzz/1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