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风
文/伊华
早早接到尚主席的通知,本来是昨天要去*寨采风的,结果天不作美,下了一天的大雨,四面八方的风全潮了,没法采。
重新挑拣的今天,恰是庚子六月廿四日。吉利的日子,风刚刚好——夹裹着阳光,悠悠的吹着。吹着长发,也吹着裙摆。
*寨的风好。以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我一个人的感觉。走过好多地方,告诉过好多人,他们都不以为然。这次,竟然吸引了县作协,书协,摄协,美协和民协的诸多大咖前来,就像五月槐花开的时候,引来南来北往的养蜂的人和采蜜的蜂。这才佐证了我的骄傲,也给予了我更多的说大话的理由和勇气。*寨的风,是甜的。
风在塬上走着。人从县坡里爬上去才发现,川道里轻轻飘着的缕缕薄雾,是塬上的风飘起的条条丝带。一层高过一层的梯田,被草木妆成了绿色的阶梯。风来时,蹁跹起舞。如此,吹着*寨的风再读崇信速度,只不过是在原有的发动机上加装了绿色引擎,两驱变成四驱罢了,也从而给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添加了涡龙增压。*寨,一直践行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你不信?那你跟我来——
1.走进民俗村
樊洼,是那个儿时常听说的,收成不好,地形不好,媳妇又不好找的小村庄,近似于我的茜洼。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亲们,长年累月的过日子,也在熬日子。以前,我也曾在龙泉寺上的玉皇阁来去过几次,却都未曾留下过脚步,甚至目光。
可现如今,新建的龙泉民俗文化村,当你走近她的时候,你就走近了幸福——这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车子停在村前的文化广场上,人群迅速扑向那些古朴与现代交织的街巷,牌楼,亭台,以及草木和怒放的花朵。当然,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兴奋点,唯一相同的是手里的摄像机,照相机和手机都咔嚓咔嚓的较起劲来,此起彼伏,像牛扑进了玉米地,确是找到了珍馐美馔。我脚还疼着,走不成路,也弯不下身,随便拍几张便了无兴趣。也害怕自己这样一个瘸子老溜进大家的镜头里,伤了大雅。前边并排走来三只小狗,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看便知,生活不赖。我死死盯着它们,准备偷听它们都聊些啥,有没有关于幸福生活的好段子。这时,老杜却插话了:“欸!前面怎么有一只小狗瘸着腿?”老杜是县城的大文人,灵感来得快,所以骂我没有带脏字。
大家爽朗的笑声终是抵不过“秀色可餐”的诱惑,又是这一朵,那一朵的拍着。追着蜜蜂,追着蝴蝶,也追着风。从东边的塬畔过去,那些曾经娶不到媳妇的土窑洞,摇身一变成了龙泉民俗文化村。这里,集民俗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院落,哪一处,不是我们心中深藏的水云间?选一口窑洞,带着美丽的新娘,耕云种月。院里,有三两顽童,有三五只鸡。每天,读书写字,花前月下,还有鸡毛蒜皮。当然,从这里走过,又不由得让人想起经常在朋友圈看见的柴火鸡。好吧,等哪天,邀三五好友,专门再来吹*寨风,吃柴火鸡,品故土的味道和想心中的美事。
在街巷里偶遇一位有特点的大爷,白胡子,长烟杆,竹编的大凉帽。八十岁的老人,周身写满了矍铄。有人要照相,有人问生活。大爷呵呵:“谁来了都要和我照相。”大爷一边照相又一边呵呵:“早年伤了儿子,不是好*策,哪有好生活?”
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历史与现代平等对话的时候,本来的自卑就变成了该有的尊严。你看,每一粒*土,每一寸草木都昂首挺胸的活着,努力的生长着。我背着双手,亢奋的大喊了一声:“我是农村人呵!”一只跳上墙头的母鸡劈头盖脸的训了我一顿:“你看你那走势,哪有个农村人的样?”我说,我学坏了。
年就建成的*寨小康村,在全省数第一。这是临街门面发展商贸,前院小康住宅配套温棚养畜,节能沼气,后院栽植果树的“四合一”小康工程,作为经验和模板,曾经吸引了千里之外的目光。发展不到二十年时间,谁能想到,生活在这里的乡亲,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