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业迎来寒冬,从1月份的70美元一桶,暴跌至目前的不足15美元一桶,即使在年的金融危机期间,石油价格也保持在30到40美元一桶,当前15美元是否是最低价价格还尚未可知。按照15美元一桶,中国当前的用量,石油进口可以节省超过亿美元,表面看上去石油价格的下跌会带来用油企业的成本降低,对于恢复经济是一个利好,国内油价最近也出现了下跌,很多小伙伴都很高兴,油价下跌真的是好消息吗?
石油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石油的消费需求的下降,石油消费需求的下降反应在工厂开工的不足,经济的不景气,因此石油价格暴跌,不仅不值得欢呼,相反还应该是深深的隐忧,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的萧条带来的将是一波失业潮。
中国在一季度,因为严格的防控,很多企业没有正式开工,因此石油消耗大幅下降,只有往年的75%左右,随着4月份,企业的陆续复工复产。石油消耗正在逐步向正常消费水平恢复,看上去一切都是向好的方向在发展,且由于进口石油价格下降。还可以节省成本,看上去似乎这次的石油价格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发照是好事情。
但是,这是在一切按照向好的趋势发展的假想,实际情况与这个假想大相径庭。
首先,石油价格的下跌,意味着GDP的缩水,首先产油国的经济将遭遇重创,沙特为首的中东产油国,首当其冲,其国际购买力将受影响,意味着我们的出口将受影响;
其次,石油价格反应着全球石油消费需求的大幅下降,意味着工业活动及日常石油消费大幅降低。
目前发达国家的疫情仍在恶化,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形势的恶化而不得不硬着头皮复工。但是面临的问题,一个是全球化经济下,产品需要有消费市场支持,疫情已经让全球大伤元气,市场在哪里?没有市场的支持,资本家没法赚钱,而西方公司相对中方企业更依赖融资,时间一长,破产潮将不期而至;第二个是在疫情没有受控的时候复工,面临着疫情加剧的风险,从而恶性循环,进一步滑向深渊。
第三,国际贸易饱受摧残的情况下,拉动内需是世界各国目前各国采取的重要措施,疫情后,产业保护主义将盛行,发展国内产业将成为各国的选项之一,全球化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回缩。
如上三个情况指向的结果都是外需的不振。于内,同样存在很大的隐忧。
群众诟病的,原油价格上涨跟着涨,原油价格下跌,不跟跌的现状下,对国内石油产业固然是一个保护,但是抬升了国内产品的成本,不言其他,流通环节成本,占产品成本的差不多1/3,而石油价格的下降,未反应或迟滞反应在产品的成本中,将使得我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从而在需求本就萎缩的情况下,进一步雪上加霜。
是的,这就是蝴蝶效应,而且石油还不是一般意义的蝴蝶,石油黑*金目前仍是国际经济的风向标之一,当前的价格下跌,如果不能遏制,造成的后果将比之以前历次的金融危机都更加严重。经济萧条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虚拟经济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的,如此的一波的传递,正在蓄势待发的网络经济也将遭受重创,从而辐射及各行各业,经济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破产裁员,个人收入下降,没钱咋消费?虽然中国人有存钱的习惯,更不舍得花钱,需求难以提振。如此便是标题所述,一波失业潮正在逼近。
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是其他国家的自由主义所不能比拟的,灾难面前,过家的体制优势尽显,本次疫情的防控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举国体制下,我们不会如西方的路有冻死骨,国家的指挥棒能够引领企业家找到发展道路,能够减少乃至避免失业潮的发生。
西方国家的两极分化,由于经济萧条,将引发各种动荡,而稳定是我们的优势,逆水行舟,这不是不进则退,而是前进与倒退的赛跑。
让我们做好吃苦的准备,响应祖国的号召,更难的历史时期长辈们都挺过来了,这一次正是赶超的好时机,我辈该更当努力,开创一个新的盛世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