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巴果,爹爹烧火。”这句童谣在现在孩子们的口中已不再出现了,能记得它的人都不再年轻。至于它是什么意思没有人去考证,它就是上了岁数的人童年的记忆。
记得六七岁的时候,那时候大人们挣工分,小孩子们不用上幼儿园,树林、塘边、田野就是我们的乐园。每天大人上工了,一群衣衫不整的孩子就穿梭在田野上。扑的是白蛾子,有花纹的蝴蝶被称“*蛾子”不敢扑。现在想到该是戏文里梁山伯与祝英台化成了蝴蝶,让小孩子们不去扑是种敬畏。上树折柳枝编帽子扮游击队,卷着裤管在沟里抓青蛙、小鱼虾……玩得兴高采烈。
没油水的早餐不顶饿,玩不久就饿了,得搞点吃的。
田里的豌豆秆还开着花,紫黑白花,蛾子一样歇在四棱的秆子上,靠地的花谢了,小蚂蟥一样的豆荚还带着黑帽吸在边上,饿急了的我们可不管那么多,有豌豆巴果吃就行。
纷纷钻进田里,伸出脏手掐了就往嘴里送。涩涩的,一股清气,味道不好。但挡不住奔涌的馋虫。也许是动静太大,引起了大人的注意,一阵吆喝吓唬,要我们出去。留恋的拂过秆子,心里仍在默念,豌豆巴果,豌豆巴果,快快长大,快快长大,我要吃你。
几天过去了,豌豆荚里绿莹莹的小米粒变大了点,有点涩,有点甜,有股清香。
这味道一直在梦里伴我从南方到北方,直到去年因为疫情,宅在家里,终于可以吃嫩嫩的生豌豆巴果了。
从新鲜的秆子上掐下微硬的、长长绿绿的荚,从茸茸里扦出嫩嫩的豌豆米,一口青涩,一口回忆,一腔满足,以慰馋虫。
转眼已过谷雨,豌豆荚变鼓了,生吃不好吃了。摘下最鼓最硬的豆荚,回家剐开、洗净、焯水,让豌豆巴果的清气随着沸腾的水升腾,温馨整个初夏。
韭菜切小段,豆豉一勺,鲜蒜头两个,油一勺,锅热倒油,滋滋啦啦起锅了,鲜香绵软的豌豆巴果出锅了。
出锅后才发现这一盘豌豆巴果分量有点少,因为在焯过水后我就抓着吃了一大把。太久没吃到这个久违的味道了,这一种清新的味道唤醒了儿时的种种记忆。
又到吃嫩豌豆巴果的季节了,好想再到田里摘一捧嫩生生的豌豆巴果,边走边吃边看白云蓝天,听杜鹃叫:豌豆巴果!巴果!豌豆巴果!
来源|朱平姣(作者系天门市张港人)编辑|尹芳审核|鄢静
新闻|-
广告|-
◆发展特色小吃产业,推进“纪录小康工程”……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了这些重要工作!
◆致敬!这15人被授予“天门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荣誉称号
◆五一天门游让你玩不够
◆天门12岁小女孩不慎落水,幸好有他们……
◆轿车失控掉水,生死瞬间,近20名路人纷纷跳水救人!
◆天门泰康大桥 进展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