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丨上船一起去祖国最东边的海岛法

气温突降,海上风急浪涌。近日,我们从舟山朱家尖蜈蚣峙码头乘船,历经4个多小时颠簸,登上了距离公海仅24海里的东海小岛——嵊山岛。

得知我们为采访“诉讼不离岛”而来,嵊泗县法院嵊山法庭庭长陈遵义介绍:“现在,天气导致的交通不便,基本不会影响我们进行调解和立案,你们可以先在网上看看。”

嵊山法庭是我国最东边的海岛法庭。法庭辖区内共有9个行*村,常住人口近2万,法庭干警却只有4人。今年6月以来,嵊山法庭推出“E讼服务”,无论当事人在不在岛上,都可通过远程视频以及移动微法院等平台,申请参加异地庭审、在线调解、跨域立案等。同时,诉源治理逐步推进,大量民商事纠纷化解在诉前——这些举措,让辖区居民实现诉讼不离岛。

之后的3天里,我们跟随着守护在这里的法庭干警,一起探寻诉讼不离岛的密码。

动动手指,就能远程开庭

记者(右一)跟着嵊山法庭干警回访案件当事人(左一)。拍友陈晓迪摄

嵊山法庭管辖嵊山岛和枸杞岛。从天空俯瞰,隔海相望的两岛就像蝴蝶的两翼,静静贴伏在湛蓝的海面上。每天叫醒海岛的,是渔船“突突突”的马达声、渔民拉网卸海货的吆喝声,还有游客三五成群的欢笑声。

海岛天气多变,我们抵达的第二天,天气又切换为阳光明媚的模式。临近中午,嵊山法庭庭长陈遵义低头看了眼手表,喊上法官严娜,一起去村民陈宏(化名)大伯家走访。“岛上百姓以海为生,白天出门忙活,常常不接电话,晚上又睡得早,中午才有时间见到人。”陈遵义解释。我们跟着他们坐上了车。

陈大伯住在枸杞岛。早年间海岛交通不便,渔民打官司要换乘车船,耗费大半天。为了方便群众,法官们就主动下乡,背着国徽到群众家门口、渔船上开庭。

“那时候我们去枸杞岛办案需要乘船,往往早上出门办案,晚上才能到家。”陈遵义说,“算潮期、看海况、坐小船、讲渔情,都是我们必备的知识和看家本领。”直到年初,串联起嵊山岛和枸杞岛的三礁江跨海大桥通车,两座小岛之间的往来便利多了,单趟只需10多分钟车程。

到达陈大伯家时,他握着严娜的手,连连道谢。“多亏小严帮助,钱都收回来了。”陈大伯介绍,4个月前他进了一批螃蟹,对方收了钱却迟迟不发货, 索性玩起了失踪。陈大伯怒气冲冲要打官司,但那时他不在当地,法庭也联系不上被告,起诉书只能公告送达。择期庭审的话,又要再等好几个月。陈大伯一下子乱了套。

严娜为陈大伯支招:“等公告结束后,我们可以先用‘移动微法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lygou.net/afhpz/199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