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三餐,是中国美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美食作为传统文化,更是顺着丝绸之路,传遍了世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软实力。
而作为文化,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因此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工具的发展,宋朝出现了“锅”之后,让饮食工艺从蒸、煮、烙中解放;
比如手艺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八大菜系、红白案手艺;
比如交通的发展,明朝末年辣椒传入中国后,中国人的口味更广了;
而其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更让美食行业有了巨大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短视频的兴起,描述一道美食如何产生早已不再是难事。
图文、短视频、直播、连麦……通过内容载体的不断演化,你可以从食材被农民收集的那一刻开始,多角度了解到摆在面前这道菜的前世今生。
而内容载体的变化也带来了传播手段和营销模式的革新,不仅让行业产生无数的可能,也让从业者及大众一并体验到这种新的变化。
有的人通过视频,让一道“西红柿炒鸡蛋”到底是先炒蛋还是先炒番茄、到底要精确到多少用盐变得“眼见为实”,更让每一个看过视频的人都能1:1还原。
有的人通过直播连麦,在陕北农村的灶台前一跃成为了陕西旅游推广大使,还有了想带动陕北农产品销路的想法。
在她们身上,美食与新技术的碰撞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
每一次美食分享都不再仅仅停留在菜品本身,它可以是一次国货品牌的线上传播、一次当地旅游文化宣传、一次探寻珍稀食材的“寻路中国”……
满足味蕾之外,发现美食、制作美食的人,还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迪。
文
郭兆丽
编辑
卓然
01
跨越公里的“见面”
“太有意思了,霞姐唱首歌吧”“啊,潮州话听不懂”“山哥表演个节目吧”一条条留言刷过屏幕,陕北霞姐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6月10日,这天是陕北霞姐和多公里外的潮州山哥初次见面的日子,见面是通过微博直播连麦完成的,还涌入了数万人围观。直播之前,霞姐很紧张。脑子里不断地涌现出疑问,“对方听得懂自己说话吗?”“会不会有文化差异?”“该怎么“拉话”(陕北话“聊天”的意思)呢?以至于连麦之前,霞姐脑子一片空白,手心被汗水浸湿。但真连上麦以后,霞姐找到了“拉话"的感觉。她开始和那头的潮州山哥轮流分享拿手才艺,并招呼粉丝“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