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文彬年生于天津,现居北京西城区。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北京总部文评画师。现供职于中国儒释道禅修研究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花鸟学会理事、北京画院创作中心主任、中国儒禅道研究院教师
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师从崔汝灼。他终于达到了笔墨之美。现长期隐居北京,潜心学画50年。承前人之教,其画技尤重写生。他的画风明快活泼,一下子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看过他画的人都知道,笔墨飞快!当代国画实力派大师。
什么意思”?我们在评论中国书画时,常说:“意在先放笔,画满意”、“笔断意连”、“立象造意”“意”是指画家的心境、感情、意念、意境和理想。“象”是指有意形成意象,成为艺术意象。在观察自然、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社会,画家唤起思想感情,以新的意念,要创作有意义的、有理想的作品。因此,将客观事物的精华聚集在一起,经过高度的艺术加工,结合场景,忘却的境界。物我皆得,此为意象绘画之术。
例如,在描述*山风光时,有人模仿*山,只能代表*山的“画面”。有些人不仅观察*山的容貌,更了解*山的气质和生命。*山就像一个人,有强大的思想、感情、飞扬的景色、气势。每一座山都有一个头、脸、四肢和脉络。每一棵树都像一个人,树枝传递爱,树叶传递声音。溪流云水,如人间情愫,在静水中翻涌、荡漾,或飞泻而下,或流淌在清泉中,无不生机勃勃。这是利用云水的各种自然属性作为人和生命的象征。这就是艺术中的“两件事”。当一个人因为忘记了自己而变成了物,变成物的东西就是存在的一切。
庄周蝴蝶梦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讲的是庄周的梦想,梦想变成一只蝴蝶,清清楚楚地飞翔,却不知道自己就是庄周。蓦然惊醒,原来自己是庄周,不是蝴蝶!这一刻让他困惑。庄周梦想变成蝴蝶?还是一只梦想成为庄周的蝴蝶?但是,庄周与蝴蝶不同,叫作“物我二化”。物我合一,物化而获得美与意的整个过程,这就是物我合一的过程。如果我们把这种状态表现在绘画中,那么我们所画的对象就会充满活力,达到一种微妙的状态,即用意抽象。
“形象”是形象与品位的结合。在艺术中,感性的东西被精神化,精神的东西也通过情感化表现出来。“象”是中国美学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唐代,美容师和画家广泛使用“形象”一词。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新的审美范畴“境”,标志着“意境”理论的诞生。
关于“意境”。“环境生于画外”。“象”是孤立的、有限的形象,“景”是自然或生活的整体图景。“境”不仅包括“象”,还包括“象”之外的虚空。
“环境”不是一草一木,而是生命力流动的大自然。画家的描绘绝不能停留在有限、孤立的对象上,而要穿透这些有限的“象”,从有限走向无限,从而体现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力。显然,“意境”就是“意象”,但并不是所有的“意象”都是“意境”。“意境”既包含“意象”的一般特征,又包含其特殊的方面。“意境”的内涵比“意象”更丰富。在绘画中,我们必须吸收客观事物最本质的部分,通过浓缩、过滤、加工、转化,将其与自己的审美观点、感受和愿望融为一体。当技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成了“意境”。画家要有审美的心灵,就必须超越世俗欲望和偏见的干扰和束缚,保持内心的虚寂。只有空虚宁静的心,才会有“胸中谷”。苏东坡说:“虚,故能尽景”,故能感美之物,表现客观真实之“境”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