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不要想歪了,这是大诗人苏东坡描写的一种小吃,叫做“馓子”。二妹从小生活在安徽的北部,每当快要过年的时候,母亲就会集结“大部队”来家中制作馓子。而通常呢,大部队里都会有一位年老的长辈来坐镇,这是因为制作馓子是年前准备的大事件,没有她们在,后辈们可能会hold不住。
想要制作馓子,可不是单单把面条放在油锅里炸一下那么简单的。在二妹的记忆力,每到炸馓子的这一天,母亲天还未亮就开始起床和面,多少克面粉多少克盐,这都是规定好的。制作酥香可口的馓子要用上好的细面粉,然后加入食盐、五香粉、鸡蛋、芝麻后,再加入适量酵母来保证炸出的馓子够酥, 用水调和,揉成面团,饧一会儿。
等到人都到齐了,面团也就发酵好了,一人将面团多次揉搓,一人将搓好的面团切条,另一人再用手搓成细条状,随后再将细条环绕盘在油中,等到一切都完成,也就中午了。盘好的面条要在油盆里饧一会儿,使面条在油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之时,也就饧好了。
午饭过后,就开始了另一道工序。这时,坐镇的长辈就要出场了。经验丰富的她们会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缓慢抻开,抻、绷成粗细均匀一致的馓子条,然后转交给另一个人。另一个人用长长的筷子撑起,先放入油锅里过一遍油,然后双手一合,放入油锅,一个漂亮的“蝴蝶花”状馓子就初步形成了。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煎熬上色,就炸成了金*焦脆的馓子。
馓子炸好后,长辈们先吃,然后依次顺着辈分,轮到二妹小朋友的时候,口水早已经“三千尺”了好吗。二妹兴奋地拿起一大把,就开始找小伙伴们炫耀去了。
记忆中,家中炸好的馓子可以一直吃到年后,每当还未到饭点的时候,二妹就拿起一大把,与小伙伴们边玩边吃,自家吃厌烦了就交换着吃。神奇的是,每家的馓子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无论是香、脆,还是酥,都成为了二妹心中最珍贵的存在。
其实,更好玩的是小时候发明的一种奇葩干吃法,混合着方便面调料一起吃!特别是那种很辣很辣的调料包尤其受欢迎,又辣、又香、又脆,成了童年里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另外,还有一种奇葩干吃法是沾着老干妈一起吃,现在想想,果然,吃货是从小练成的。
馓子不仅可以干吃,也可以放进汤里,面里以及菜里。这时候,就不需要煮的太软,有点硬才更好吃。
在魔都,二妹只在大型超市里见过馓子的踪迹,然而,买过之后却极其后悔,因为不好吃且贵,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
二妹小贴士:
1.馓子属于高碳水高脂肪类食品,切勿多吃。
2.还有一种吃法是:放在麻辣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