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聊斋系列篇《放蝶》)
这篇聊斋故事,讲了两则虐待动物,最终受到惩罚的小故事。 则小故事,因为喜爱而 ,被蝴蝶仙子所惩戒。第二则小故事,因为玩笑而 ,引发突发事故,差点丢了官帽子。两则小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寓意,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要虐待动物,否则,都会受到惩罚,承担后果。
因为爱,而 ,这在生活里屡见不鲜,而且最初都不是出于恶意。虽然不是出于恶念,但是行为已经造成了恶,不可饶恕。好在社会不断地在进步,保护动物已经纳入法制的范畴。目前已经有了虐待动物罪, 可处六个月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愿生活中处处充满善,与人为善,与动物为善,与一切生命为善。善待一切,就是善待自己。
话说明朝时期,山东长山人王生,发奋读书,高中进士,被吏部分配到如皋县任知县。王生有一个怪癖,就是非常喜爱蝴蝶,到了痴迷的程度,特别喜欢观看群蝶纷飞,那种炫丽缤纷的色彩,让人留恋不已。
王生突发奇想,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利用县令的职权,颁布了罚蝶令。但凡有人违法乱纪,依据案情的轻重,让犯人们缴纳蝴蝶来赎罪,蝴蝶就在大堂上放掉。于是,县衙的大堂上,经常会出现奇妙的场景,成千上百的蝴蝶同时飞起,就好像微风吹拂着无数丝绸的碎片,在空中翻腾,煞是好看。每逢此时,王生就会兴奋地拍案大笑,甚至手舞足蹈。
当然,犯人们在捕捉蝴蝶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无意中杀死一些蝴蝶。蝴蝶装在袋子里,也会死掉一部分。蝴蝶在放飞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会受伤死掉,常常蝴蝶飞走后,大堂的地上会落满受伤的蝴蝶,被衙役扫掉扔在垃圾堆里。王生却不以为意,乐此不疲。
这一天晚上,王生忽然做了一个梦,只见一位衣着华丽的女子,走进他的卧室里,不满地对他说道:“你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根本就不爱惜我的姐妹们的生命,好多姐妹死于你的残暴的*令之下。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命风流不凡,却枉害了许多性命, 了许多无辜。为了警示你,打算对你施以小小的惩戒。”说完,就化作一只蝴蝶,在屋里盘旋一圈,飞走了。
第二天上午,王生正在后衙里饮酒作乐,和妻子嬉戏,衙役忽然慌里慌张地跑进来喊道:“不好了,老爷,直指使者来了,让你快去见他。”所谓的直指使,是汉朝时候设置的监察部门,专门出巡四方,监督官员,有权诛杀不法官员,审判大狱。明朝时候,改为巡按御史,民间里习惯沿用汉朝旧称,称为直指使。
这直指使者可不能怠慢,王生慌忙跑出去迎接。可是,他的头上突然多了一朵白花,歪歪斜斜地插在鬓角边。直指使者看见王生丑陋不堪的狼狈样,认为王生态度不恭,不尊重他,狠狠地将王生责骂了一顿,让他好自为之,然后拂袖而去。
王生还以为和妻子喝酒嬉戏时,是妻子插上去的,忘记了拿下来而已。哪知道进到后衙里一问,妻子根本就没有往他的头上插花。王生想起昨晚的蝴蝶梦,知道是蝴蝶仙子在惩戒他,心内惧怕不已,于是废除了罚蝶令,再也不敢在大堂上放蝴蝶了。
无独有偶。山东青城的于重寅,性格狂放荒诞,喜欢乱开玩笑,担当司理的职务。所谓的司理,就是专掌狱讼的推官。
有一年的元宵节晚上,于重寅突发奇想,拉来一只驴子,在它的身上缠满了烟花爆竹。他带着随从,牵着驴子,敲着梆子,热热闹闹地来到了太守的门前。于重寅这么做的目的,想用这种稀奇的玩意,来和太守开个玩笑,以博一笑。
于重寅让守门人进去禀报,说道:“我于重寅特地献上一头驴子,来图个热闹,请太守出来观看,与民同乐。”可是,太守的儿子患了天花病,正在屋里烦恼,哪里有心情看这个?不愿意出来。
在于重寅力请之下,太守无奈,就让守门人打开大门,准备出来。哪知道,大门刚刚打开,于重寅就点燃了驴子身上的烟花引子,把驴子赶进了大门。炮竹爆炸,烟花喷射,驴子受到惊吓,又跳又窜,没人敢近身,现场一片混乱。于重寅被自己的恶作剧逗弄得哈哈大笑。
后面围着人,驴子只得往前冲,一直冲进太守家的厅堂里,跑进内室。屋里的坛坛罐罐都被驴子踢翻打碎,很多易燃的东西都被烧成灰烬,家眷们吓得大呼小叫,四处躲藏。太守的儿子本来有病,经此惊吓,当晚就一命呜呼了。
可想而知,太守对于重寅是多么地痛恨,准备向上级上奏,弹劾于重寅。于重寅十分害怕,本来只想开个玩笑,丢了官就得不偿失了。他赶忙请各司、道长官出面说情,请求宽恕,愿意赔偿太守的一切损失。
太守心有不甘,拒不答应。于重寅光着上身,背着一捆荆棘,上门请罪,恳请原谅,各司、道长官又在旁边敲着边鼓说合,太守才罢休,放弃弹劾,饶了于重寅。
这两则小故事,传奇性不够,故事性不强,惩戒力度不大,警示性不高。但是,教育意义很强,恰恰具有生活的气息,仿佛这些人就活在身边。越是细微之处,越是能体现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什么?《三字经》里已经说了,“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具有反思能力和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道德的底线,人性的天良,让人类心存善念。反思能力,能够让人类不断地完善自己,督促别人,推动人类前进和发展。在此呼吁大家,要善待动物,共同抵制虐待动物的可耻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