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对我来说,一切都是偶遇。遇见了就记录下来。
、撑篙竹
拍摄时间:年7月23日
拍摄地点:广西德天跨国瀑布
拍摄工具:NikonD
景区随处可见的一种竹子。
撑篙竹
拉丁学名:BambusapervariabilisMcClur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禾本科Poaceae
簕竹属Bambusa
撑篙竹是禾本科,簕竹属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10米,尾梢近直立,下部挺直;节间通直,竿壁厚,节处稍有隆起,分枝坚挺,箨鞘早落,薄革质,箨耳不相等,小耳近圆形或椭圆形,箨舌先端不规则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叶鞘背面通常无毛,叶耳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叶片线状披针形,假小穗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线形,小穗含小花,颖长圆形,无毛,外稃长圆状披针形,无毛,内稃与其外稃近等长或稍短,花丝短,子房长圆形,花柱被短硬毛,柱头被毛。颖果幼时宽卵球状。
产华南。多生于河溪两岸及村落附近,常见栽培。
竿材坚实而挺直,常用于建筑工程脚手架、撑竿、担竿、扁担、农具,以及制造竹家具、竹编制品等。竿表面刮制的“竹茹”可供药用。
中文名:撑篙竹
界:植物界
门:木兰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百合纲Liliopsida
亚纲: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目:莎草目Cyperales
科:禾本科Poaceae
属:簕竹属Bambusa
种:撑篙竹Bambusapervariabilis
、聚果榕
拍摄时间:年7月23日
拍摄地点:广西德天跨国瀑布
拍摄工具:NikonD
聚果榕
拉丁学名:FicusracemosaL.
俗名:马郎果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桑科Moraceae
榕属Ficus
聚果榕是桑科榕属植物,乔木,高达25-30米,胸径60-90厘米,树皮灰褐色。叶薄革质,椭圆状倒卵形至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4厘米,宽3.5-4.5厘米。榕果聚生于老茎瘤状短枝上,稀成对生于落叶枝叶腋,梨形,直径2-2.5厘米;雄花生于榕果内壁近口部,无柄,花被片3-4。花期5-7月。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基斯坦、尼泊尔、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广西、云南和贵州。喜生于潮湿地带,常见于河畔、溪边。
聚果榕是一种有广泛利用价值的树种,除树下本身的经济价值外,利用枝条放养胶虫生胶。木材可作牲口笼窖、建房作门和包装箱等。树冠庞大,根系发达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同时也是一种美化环境的绿化树种。树皮含有14%的单宁,可作收敛剂,用作清洗伤口。果实可作食品。烤干成粉末,味美如葡萄干。鲜叶可作家畜的饲料。
中文名:聚果榕
别称:马郎果、寒果榕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荨麻目
科:桑科
亚科:波罗蜜亚科
族:榕族
属:榕属
亚属:聚果榕亚属
种:聚果榕
、单色蝴蝶草
拍摄时间:年7月25日
拍摄地点:广西巴马至南宁高速某服务区
拍摄工具:P30Pro
单色蝴蝶草
拉丁学名:ToreniaconcolorLindl.
俗名:倒地蜈蚣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母草科Linderniaceae
蝴蝶草属Torenia
单色蝴蝶草为玄参科蝴蝶草属下的一个种。花果期5-11月。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及台湾等省区。生于林下、山谷及路旁。
中文学名:单色蝴蝶草
别称:倒地蜈蚣、蚌壳草、倒胆草、老蛇药、散胆草、水韩信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玄参科
属:蝴蝶草属
种:单色蝴蝶草
形态特征:匍匐草本;茎具4棱,节上生根;分枝上升或直立。叶具长2-10毫米之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卵形,稀卵圆形,长1-4厘米,宽0.8-2.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截形,边缘具锯齿或具带短尖的圆锯齿,无毛或疏被柔毛。花具长2-3.5厘米之梗,果期梗长可达5厘米,单朵腋生或顶生,稀排成伞形花序;萼长1.2-1.5(1-7)厘米,果期长达2.3厘米,具5枚宽略超过1毫米之翅,基部下延;萼齿2枚,长三角形,果实成熟时裂成5枚小齿;花冠长2.5-3.9厘米,其超出萼齿部分长11-21毫米,蓝色或蓝紫色;前方一对花丝各具1枚长2-4毫米的线状附属物。花果期5-11月。
主要价值:
全草:苦,凉。清热解*,利湿,止咳,和胃止呕,化瘀。用于发痧呕吐,*疸,血淋,风热咳嗽,泄泻,跌打损伤,蛇咬伤,疔*。
假期,有空,跟着神游的旅行团到广西兜了一圈。植物园里多了风景。
百鸟岩
拍摄时间:年7月24日
拍摄地点: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烈屯百鸟岩
拍摄工具:NikonD
行程中有一个叫百鸟岩的地方,出发前犹豫了几天,带不带长焦镜出发, 经不住百鸟岩的诱惑,还是带了。结果,可能是时间不对,只看到两只在飞的家燕,无鸟可以收拍。只能负重前行,就当时锻炼身体了。广角镜坐在晃悠晃悠的小船上拍了一些百鸟岩的风光。
百鸟岩,位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烈屯西北面的漠斋山下,别名龙虎洞。因洞内燕子栖集,蝙蝠掠飞,又名百鸟洞。盘阳河自吉屯白熊洞潜入山下,形成多米的伏流暗河后,在此洞流出。洞口宽50米,一石壁把洞口分成两个略呈三角形的左右洞口。左侧洞口宽40米,高16米,两洞口内侧相通。洞深米,蜿蜒曲折,直通与白熊洞一山之隔的拉类坳下的一个侧洞口。洞中水平如镜,深不可测,宽处 0米,窄处10米,从洞口行舟至米转折处,距水面30米处有一圆形天窗,山坳之光照到水面,犹如舞台上的光束,色彩纷呈,近右侧洞口处有沙滩,可停靠舟船。沙滩右侧是一块30多平方米的石台,台面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石台一侧,洞壁雪白,可攀援其中。有石鹰、石柱、石幔、石观音菩萨等,百态千姿,令人目不暇接。石台的周围有仙女梳妆、海螺石,石螺对面有石桌、石缸和石松果等。侧面洞口外香椿林下野花艳目植被繁衍,把洞口点缀得幽静雅致。洞中歧洞叉水道不可胜数,密如蜂房,不知所向,整个洞仿佛一座装饰华丽、景幻莫测的水下龙宫。其奇特的景象似桂林芦笛岩,又因非乘舟不能游览,游人赠予“水上芦笛岩”的美誉。
学术文字拾自互联网,其余文字图片均为原创。
欢迎转载和引用,请注明出处。
元宝的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