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酊斑秃 http://m.39.net/news/a_6985742.html
藏在老街的夫妻小店,一不小心就火了十几年
//.11.2第则-The-One-HundredandSix-
蝉鸣歇下,褪去暑气的秋日已缓缓到达潮州
这家深藏老街的无名小店却围满了人
沿路的香味实在不得不让人驻足寻味一番
食客们松懈夏日匆忙的神色时刻盯着这口油锅
等待一锅烫手的“油糟粿”和“红心锭”
Part.01「8平方小店,来买的都是熟客」老伯打着清脆的车铃,慢慢饶过人群停在店前,两夫妻忙里忙外,一点也停不下手里的动作,只留下油糟粿掉落在铁盘上乒乒乓乓声,足以见它的酥脆。丈夫负责制作,妻子负责装袋售卖,两人今天的默契又比昨天多了点,阿姨笑着打趣道:“年轻时学的手艺卖到现在十几年,他会,我一直学不会”。
Part.02「迷你油条,食客追着买」在店里采访听到zui多的话就是“好阿未!”,“爹等到天时!”,“欢存多少!”,不绝于耳的潮州话熙熙攘攘,来了一批又一批人。阿姨说来买的大多都是熟客,小本生意大家都愿意等,光是卖给街坊也经常炸完不够卖。TASTY没有招牌,店里只有简单的锅碗,“油糟粿”全由老板手工制作,老板下完小小的剂子,整齐摆好装备扑通扑通下油锅啦,揉面,切面,下锅一气呵成,一系列的动作就这样重复了一年又一年。
油炸后的小面团就膨胀成不规则的蝴蝶形状,但也不过手指大小,阿伯大力的晃动漏勺,“油糟粿”沥干油后还有余温,一口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油条也是 美味了。
———
阿姨夹“油糟粿”的手速绝不输给阿伯切剂子的速度,阿姨说早上7点就可以有得卖了,早上得早早起来准备,不然又来不及卖,说话时丝毫不影响装袋的速度。
Part.03「迷你红心锭,出锅就没了」除了“油糟粿”,店里的“红心锭”也是附近街坊的宠儿,一个没吃过的阿姨正探着头问:“听担这家的红心锭尚好食,担是迷这家,后面来的一个阿姨立刻说:“我爱12个”,可惜店里只剩下4个,阿姨小声嘟囔着拿走,可见它的人气之高。
---
比起“油糟粿”,“红心锭”多了些咸甜的味道,切好的面团整齐的摆好,再撒上白芝麻,阿伯只用一个铁片和左手配合,三下两下就做好一个,还没瞧见面团怎么变成圆圈,锅里的“红心锭”就已经膨胀成型。
刚炸好的“红心锭”脆皮还带着芝麻的香气,吃起来更有嚼劲和韧性,回味无穷,来买的阿伯说:“小小一个带回家配茶正知好食”,阿姨说:“明天早点来,回去你老伴的茶才冲了一遍”。食物的美味,或许不是因为经常光顾同一家,或许是因为食客和店主建立的纽带多了一分人情味。???????????????????????????????????#还有哪家老味道是你的珍藏#都可以在下方留言区和我们聊聊哟/想知道这家老店的地址吗戳